龙泉街道在
滕州市城区东部,28.1平方公里。含6个社区服务中心,57个居委会,常住16万人是城市规划中的“
中心商务区、高端服务区、旅游休闲区、文体集聚区、高档住宅区、机床孵化区”。2012年街道GDP完成47.15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收入完成33436万元,增长5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674万元,增长68.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00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56元,增长18.5%。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千强镇、我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我国中小机床第一镇、我国花卉产业之乡、我国文化生态旅游名镇、
山东省文明村镇、平安
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
山东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2 行政区划龙泉街道在城区东部。含45个居委会(黄山桥 府前东 宗鲁门 春秋阁 塔寺 杏坛 安居 泰山庙 荆东 岗子东 岗子西 润泽 钱庄 善国 荆善 善文 跻云桥 南秦 南侯庄 银钟里 前洪 后洪 邾城 梁场 贺庄 赵楼 张庄 双庙 东赵庄 任村 欧庄 董村 冯东 冯西 郭庄 金疃 孙堂 夏庄 程堂 巩村 唐村 前大庙 东大庙 西大庙 刁庄),27.9平方公里,87849人,乡村2.46万人。 。 3 人文资源龙泉街道文化底蕴丰厚,区域内有建于唐代的龙泉古塔、汉画像石馆、墨子研究中心、王学仲艺术馆、
滕州市第一中学等自然人文资源是
滕州市教育、文化的中心。 有小邾国遗址、龙泉塔、荆泉、县府大堂等古建筑和景点,“墨子国际研究中心”“汉化像石馆”“博物馆”“县衙大堂”“龙泉文化广场”等设施分布其间,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历代名胜古迹众多。 城区东部,荆河东岸有一土城村是史书记载为古倪国故址。《通志氏族略》云:“倪即小邾国,以居倪故又称倪国。”《图书集成》云,倪犁来城在县城东一里,梁水(城河)之东,周回8里。其地居城河河道曲处,水沿村东北流折西绕而南,形成河围三面村居其中。村南平地靠荆河东路,村东北隆起地带为古邾城遗址,民众称之为“城子”。村东岸下为长年冲刷陆沉之沙丘,宽广1公里余,或说古邾城随历代河洪侵剥为水所损没。《禹贡七朝.战国疆域变迁考》序例云:“倪,在滕县治微东,约东及南界鲁,西界滕,北界邹。”《路史》及《世本》记载:“小邾,曹姓,帝高阳之苗裔也”。“周武王时,封颛顼帝玄孙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邾”。《通考》记载:“周宣王时,侠之六世孙夷父颜,有功于王室,王封其次子友于邾,列诸侯,终春秋之世,至惠公300多年。”为区别邾国,时称小邾国。 从著名学者王献唐的《炎黄氏族文化考》《
山东古国考》《春秋邾分三国考》来看,小邾国原为邾娄国的一部分是东夷族的后裔。周族灭商之后,即对邾娄国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这样一来,其仅次于齐鲁的邾娄国,遂逐渐地被分为三个小国,即:邾、小邾和滥国。邾国在今
邹城市及
滕州市的东北部;小邾国在今滕州城东至东南。小邾国虽然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但在异族的统治下,一直寂寞无闻,到友曾孙倪犁来时,方名显诸侯。倪犁来曾跟齐桓公“尊王攘夷”有功,齐桓公请求周王为他封爵,小邾才封为子爵,史称小邾子。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小邾国开始衰落。据《楚天国孝》载:小邾国约公元前261年为楚考烈王所灭。沧桑巨变,几度战乱,使城垣湮为村落,因原用土筑城,故名土城村。1982年滕政发39号文件恢复了古城名,改为小邾城村。 龙泉塔在城区东部城河西岸。原耸立于龙泉禅寺内。《滕县志》载:“龙泉寺(有)四:一在城东一里许,创始无考。(明)宣德间僧正玉重修。塔已渐圮,而千户蔡佑、首事僧无文等募助重修。寺规制旧极宏丽,塔十层,高十二丈,根称是。有教谕项理记文,不录。岁于此为迎春所。今两廊、方丈俱圮。虽修之不及前远甚。俗传云:‘有大泉,水时漂民居,故建塔以镇之,龙泉之名,盖亦有自云。’”清中期后,寺已渐废,今惟塔存。龙泉塔为蕃阳八景之一,康熙《滕县志》载:题名为“塔影高标”。道光间滕令王政学以唐韦肇于京都长安为雁塔题名故事,为此塔题名为“浮屠峙玉”并赋题名诗,载入《滕县志.艺文》。塔为砖石结构,高40米,塔体安置于石砌须弥座上。塔基结石严固,八棱,每边长5米,由底边线中点上伸40米至塔顶,所谓“根围称是”,即八边长高相同,形成对称八面八角合围塔体。累九级,二挑华拱托檐,身外重檐十一级,旧以铁铸六瓦一椎覆顶,悬挑金铃,风动有声。前有塔室,后有螺旋式砖阶可攀缘至顶,塔室内隔墙和塔壁厚80~100厘米。整个塔体造型浑厚,古朴庄重是我国“密檐室”宝塔佳作。塔身全系青砖嵌灰砌筑,虽历经风蚀雨击而无损,尤其是经受了清康熙七年(1668年)6月大地震的考验。康熙《滕县志.灾祥》记载:“十七日戊时,地大震,有声自西北来,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音,地若舟浮掀荡于危涛惊浪中,崩城郭,坏庐舍,人民多殒;城东地陷,涌出水有泥沙,前史所未闻也。”此塔仍巍然耸立。塔底东侧,嵌有明宣德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