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镇在
萝北县县域中心是县委、县政府驻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7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25平方公里。 凤翔镇名称的由来和演变,据新编《
萝北县志》载,中华民国初年由
辽宁垦户陶质彬于今凤翔镇西南定居垦殖,遂称“陶质彬屯”。后因离鸭蛋河较近,改称“鸭蛋河屯”。此后,撤区“改行乡镇制”时,因西有梧桐镇,乃取《庄子·秋水》“鹓雏(即凤凰)发于南海 。 而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止”之意,改鸭蛋河区为凤凰镇。伪满“归屯并户”,改称凤翔村。凤翔一带,中华民国初年属
萝北县西南乡管辖,1921年划为第四区,1929年改为凤凰镇。东北沦陷后,初为凤凰保,1939年1月改设凤翔村。1941年11月,伪县公署由兆兴(今肇兴镇)移驻凤翔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1月,县政府移至肇兴,原县址设置凤翔区,1950年9月改为第二区。1953年12月,撤区改设村制时,为纪念牺牲于凤翔区的萝北第二
任县长邹万财烈士,将凤翔区改为万财村。1954年10月,
萝北县人民政府由“肇兴”迁至万财村。1956年改为凤翔镇,为
萝北县城。1958年10月,县、场“政企合一”,改为第三作业区。1962年底,“场社分开”,设立凤翔人民公社。1980年改称凤翔镇。镇政府驻于镇内。 凤翔镇在四、五积温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7℃,七月份温度最高,一月份温度最低,全年平均温差12℃,全年日照数为2400-3000小时,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2300℃-2400℃,无霜期105-125天,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 全镇总户数13911户,40129人。其中城区总户数13265户,38011人;农村总户数646户,2118人。区域内现有5个社区,16个居民委,4个村。村分别为新立村、新曙光村、卫东村、东菜村。总耕地2508公顷,其中农村耕地1503公顷。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8元。2006年粮食总产量12322吨。 凤翔镇的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以四大作物为主,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2006年种植分别为138公顷、38公顷、1201公顷和1086公顷,产量分别为923吨、121吨、9416吨和1862吨。畜牧业以黄牛、生猪为主,以奶牛、山绵羊、家禽为辅,2006年全镇黄牛饲养量2908头,生猪饲养量104400头,奶牛存栏578头,山绵羊饲养量3974只,家禽饲养量107260只。全镇种植业占农业比重29.3%,畜牧业占农业比重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