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辖乡。1950年析关庄乡境西建陶龙乡,1958年
四川省
广元市青川县红光乡 。 撤乡,1961年复置陶龙公社,1967年更名红光公社,1984年置红光乡,1992年并入关庄镇,1995年析复乡。在县境中西部,离县城乔庄59公里。39.6平方公里,6530人。含小荆、石板沟、苟家山、康乐、东河口、陶龙6个村27个社。乡镇企业有采矿、粮油加工等厂、矿。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养猪、鸡、兔,特产核桃、薇菜、桐油、生漆、药材。2 红光乡数据(第五次普查数据) 5602 男3006 女2596 家庭户户数1472 家庭户(总)5594 家庭户男3003 家庭户女2590-14岁(总)13930-14岁男7240-14岁女66915-64岁(总)384715-64岁男210015-64岁女174765岁及以上(总)36265岁及以上男18265岁及以上女18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3763 5.12地震损失
青川县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红光乡又是
青川县地震重灾区,全乡1536户,6530人全面受灾,失踪和遇难达1000余人,2300余人受伤,5500余人无家可归,农房全部倒塌。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达33处,垮方23处,裂缝60余处,堰塞湖5处。2007年人均纯收入2626元,地震后的红光乡基本是从一片废墟中开始重建,灾后重建任务艰巨。 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 境内现建有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2008年11月12日举行了开园暨震后旅游市场启动仪式。该地震遗址公园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也是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最为集中、伤亡最为惨重的地震遗址群。该地震遗址公园包括了从
青川县关庄镇沿青竹江经红光乡东河口、石板沟至前进乡黑家,沿红石河经红光乡东河口、石坝乡董家至马公乡窝前,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四大地球应力爆发而形成的崩塌现场,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而山体运动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还形成了石板沟、东河口、红石河等36个形态各异的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