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唐朝为长滩镇,民国26年(1937年)称隆盛乡,1951年7月建隆盛乡,1985年7月称隆盛镇,均属
四川蓬溪县隆盛区辖,又称星光,1992年9月撤区并隆盛、永前、石门(光明)、同心、民主乡建隆盛镇。含隆盛、永前、石门(光明)、同心、民主总支(办事处),1997年12月28日
蓬溪县老三区建县,属
大英县辖。全镇有50个村,两个街道居委会,519个社。2 隆盛镇数据(第五次普查数据) 4826 男 2459 女 23670 家庭户户数 13787 家庭户(总) 47878 家庭户男 2430 家庭户女 23577 0-14岁(总) 13822 0-14岁男 7357 0-14岁女 6465 15-64岁(总) 30484 15-64岁男 15364 15-64岁女 15120 65岁及以上(总) 3955 65岁及以上男 1870 65岁及以上女 208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6766 3 地理环境隆盛镇在川中
遂宁市西部,在东径105°21′。 ,南接遂宁桂花镇,西接
大英县金元乡,北依
射洪县明星镇,境内成南高速路、达成铁路、罗桂公路由东至西穿境而过,幅员106.5平方公里。隆盛镇在
四川东,北部郪江中下游,除沿郪江两岸是冲积土属的坝地而外,其余均为红棕紫泥土属的中浅丘沟地,除郪江河流外还有黄腊溪和胭脂溪贯穿境内。现有耕地3750公顷,其中林地3034.2公顷,人均耕地0.7亩。整个镇属川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一年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平均温度为17.5℃,年平均降雨量为925毫米,无霜期为298天。其光热条件好,气候宜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郪江河平均流量为9.97m3/秒,最大流量为1984m3/秒,枯水季节流量为0,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为299米。4 民族隆盛镇由原隆盛镇合隆盛、永前、民主、同心、石门五个总支而成,共辖50个村,2个居委会、519个农业合作社,2007年全镇为87084人,其中非农业16000人,农业71084人。5 优势资源全镇地属浅丘,土壤系蓬莱本组成土母质,土质肥沃,宜种性广,主产粮食、棉花、油菜、水果、大豆、蔬菜。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国家曾先后钻井32口进行开采,现有7口在生产。妻江横贯其境并在沿岸建有120余处电力提灌站;有2条人民渠支渠,3座200万方级水库,有一座750KW级水力发电站,有两条高速公路(遂回、成南高速)和两条条铁路线(达成线、成渝双轨快车道),有省道罗桂路。6 城镇建设拥有日供水2000吨自来水厂一座,750KW发电站一座,旧镇区改造基本完毕,路灯改造完毕,有综合市场3座,我国联通、我国移动、我国电信网络覆盖全镇,通讯并入市网,村村通马路,村村通电力(电网改造完毕),村村通电话及闭路信号。 2006年初,县畜牧食品局为了探索丘区农村生猪科学养殖模式,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健康养殖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思维,通过认真规划、宣传、动员,率先在隆盛镇三家店村建成了“一村一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小区内现已建成年存栏300头PIC祖代种猪的种猪场一个,年存栏260头外二杂母猪种猪场一个,年存栏生猪400头养殖场一个,新建192户圈舍、384间,其中联户建圈25户、50间,修建沼气池192口,出栏生猪1.1万头,养猪年人均纯收入达1691元。小区建成后,为
四川省丘区畜牧业发展树立了样板,得到温家宝总理和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省委组织部、市畜牧食品局等部门先后在该村召开现场会,以此向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