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烟镇在
贵州省
遵义市东南角,与湄潭抄乐、凤冈琊川相接是
余庆县对外联络的窗口,素有余庆“北大松烟镇 门”之称。全镇方圆136.8平方公里,耕地3.7万亩,森林覆盖率50%以上,城镇区域2.5平方公里。含7村1社区共3.3万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全镇共有茶园7000余亩,优质稻基地2万亩,烤烟1.3万亩。2008年12月,被列为
遵义市首批城乡一体化试验试点乡镇以来,围绕“四化建设”开展试验试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行政区划全镇方圆136.67平方公里。含7个村204个村民小组、9231户(农业户8084户)、31278人(农业人28988 。 人),耕地37408亩(田22640亩、土14768亩),农业人均耕地1.28亩,农民人均粮食660公斤,纯收入2250元。 镇辖村(居)名称 松烟村 大松村 二龙村 觉林村 友礼村 中乐村 新台村 松烟镇社区居民委员会3 资源全镇水资源丰富:有小(一)型水库三座、小(二)型水库四座、山塘58口,河流三条;交通建设为“一穿越二干线三环绕四连接五走向”,90%的村民小组通公路;100%的城镇及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农村电网改造率达70%,电力资源能满足农业生产及城镇经济发展需要;生态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4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具态势,以烤烟、林果、苦丁茶、精米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支柱推动着松烟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城镇化、产业经济结构化、城镇经济市场化是松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4 经济建设近几年来,松烟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并被市委、市政府检查验收授予“小康镇”,成为
余庆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涌现出城郊型、能人带动型、产业经济型示范村——松烟、大松、二龙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县小有名气,农村基层组织暨精神文明示范带建设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 近年来,全镇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耐用消费品支出金额和比重逐渐上升,摩托车、洗衣机、彩电、冰箱、电话(手机)、农用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正以稳健的快速步伐进入农户家庭。农村95%以上饮用清洁卫生水,电视机普及率达95%,适龄儿童入学率和社会保障率均达100%。5 特色产业简况——优质烤烟年均8000多亩,布局四个烤烟生产大村,连接1000余烤烟种植示范户,年生产中等优质烟叶150万斤以上,烟农烤烟收入670万元以上,烤烟特产税140万元以上。 ——畜牧业:年存栏生猪37800头,出栏32500头,大牲畜存栏9800头,出瘭1680头,家禽养殖250万只,牧草种养基地四个,特种养殖示范1000余户。 ——水产业:淡水鱼类养殖以李家寨、八大、九大、跃进、堰家、玉河、凌云七大水库为重点,以下堰、大松、觉林、藏宝、中乐五大坝区稻田生态养鱼示范工程为支撑,搭建松烟水产养殖框架,推动水产业健康发展。 ——茶叶产业:以新庄500亩绿茶基地的建场加工营销为载体,构建二龙、觉林、新台、松烟5000余亩无污染型生态苦丁茶园建设,推进苦丁茶产业之乡建设进程。 ——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以大梁山珍米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体,发展觉林、藏宝、大松、松烟、中乐、台上坝区10000亩优质水稻生产,建强大梁山、龙田、越康、康庄四家精米加工厂,年外销精米1000余吨。6 农村基层组织示范点建设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全力打造农村基层组织“十里示范长廊”。“十里示范长廊”涉及松烟、大松、二龙3个村78个村民组3553户12376人。在创建活动中,突出以下“四个亮点”: 城郊实力型示范点——梨树。该示范点的创建突出“六联六共”措施,开展三级联创,取得了明显效果。自2002年镇、村把该组纳入示范点创建以来,该组发生了可喜变化:建成党员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新增入党积极分子4名;通电话23门,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30户,各类专业户20户,农村能人16人(其中科技能手5人,流通能手6人,致富能手5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同时村民自发集资投劳硬化联户道路1500米,改厕15间,建沼气池3口,花台101个,居住环境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村组面貌焕然一新。 特色经济型示范点——下堰。在镇村的引导下,该组除修房造屋、建花台改善人居环境外,群众还携手办起了100亩连片的稻田养鱼示范工程,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扭转了多年来农民收入单一的恶性格局。 商品流通型示范点——下寨。下寨示范点40多名流通能人在党员能人罗容的组织下,以“四抓四治四变”为创建主题,建立起营销协会,协会会员主动与外地老板联系,将外面的致富信息带到家乡,将本地农副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自己创收,还帮助群众致富。 产业结构调整型示范点——二龙场。二龙场示范点的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苦丁茶250余亩,扦插苦丁茶苗600余万株,办起了苦丁茶加工工厂,户均创收7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