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镇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近邻
六盘水市,交通便利,包含12个村73个村民组,地域119.5二塘镇 平方公里,1.9万,居住有彝、回、苗、汉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的34%是一个典型的以山区为主的民族乡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二塘古称白归大家,在草海镇东南37公里,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境,700。贵昆铁路水大支线及水煤公路经此。二塘镇富产煤、茶叶。有中小学18所。2 乡情二塘镇辖12个村73个村民组,2009年末为5121户21347人。居住着彝、回、苗、汉、白、蒙古、川青等1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的32%是一个典型的以山区为主的民族乡镇。 地域104.27平方公里,耕地19135亩,林地13284亩,森林覆盖率7%。土壤为黄壤、紫色土,呈酸性,主产玉米、土豆、荞麦。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800毫米,地势呈东低西高之势,镇内最高海拔2632米,最底海拔1758米,平均海拔1900米,海拔高低悬殊较大,立体气候特征突出,日照在1500—1600小时之间,无霜期180—240天。 二塘河从境内穿过,土地、山林、草坡等资源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加上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业。梅花山有铁、铅、锌等矿藏资源,周边煤炭资源储量大,贵昆铁路、内昆铁路、六沾复线和水大支线从镇内通过,102省道和212省道贯穿全境,交通运输便利,区位优势突出,适合发展焦化、洗煤、冶炼、深加工等工业经济。3 建置沿革1953年析设鸡场、新胜、新合乡。1958年撤乡并入二塘公社。1961年析建新合公社。1984年改置新合、梅花乡。1991年合并置二塘镇。4 行政区划二塘镇包含村庄有: 沿海村产底村果花村茶山村 明洞村新合村铁营村中山村 议山村发山村梅花村艾家坪村5 地理环境二塘镇地域104.27平方公里,耕地19135亩,林地13284亩,森林覆盖率7%。土壤为黄壤、紫色土,呈酸性。6 经济发展在新建镇时,二塘镇因无任何矿产资源,大部分村民散居在边远地区,祖辈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经济文化落后,半数以上的群众温饱问题无法解决,年财政税收仅10万元。当地政府通过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周边地区资源,全面实施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加工型为主的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几年来,全镇引资超过3亿元,迅速形成以生铁、焦炭、锌业为主的支柱产业,省内外客商兴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达28家。以及以华夏、华冠锌业公司为重点的电炉锌冶炼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了二塘镇工业、交通运输业、煤炭洗选、砂石砖瓦、商贸餐饮服务蓬勃发展。 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有力促进了小城镇建设,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城镇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仅以华夏福利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二塘镇的龙头企业之一,占地约20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左右,以生产精锌为主,产品主要销往
河北、
浙江等地,销路广,经济效益好。给当地财政创造较大税收的同时,吸收了当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促进了农民的增收。除外省的20多人是技术层和管理层人员外,其他的均为本地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1000元左右,在这些人中,残疾人占51%,如今,仅当地工人每月工资共计要发放15万元左右。 依靠“工业兴镇”的二塘镇,通过工业聚集发展,壮大了小城镇经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全镇贫困比例迅速下降,城乡差离逐渐缩小,“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塘镇正在逐步发展起来,万余的小镇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已发展成为威
宁县的经济重镇,为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7 数据二塘镇(据第五次普查数据) 20340 男 10909 女 943 家庭户户数 4707 家庭户(总) 19377 家庭户男 1003 家庭户女 9346 0-14岁(总) 6928 0-14岁男 3519 0-14岁女 3409 15-64岁(总) 12637 15-64岁男 6979 15-64岁女 5658 65岁及以上(总) 775 65岁及以上男 41 65岁及以上女 36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