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情尚村镇在
周至县东北部。含尚村1个社区和尚村、宋滩、新范、张寨、临桥、临川寺、新河、钟徐、梁家、马村、西岩坊、涧里、南寨、神灵寺、王屯、西坡、留村、圪塔头、西凤头、围墙、西岩、新民、张屯、龚家庄、西晋、大水屯、小水屯27个村。镇政府驻尚村,离县城25公里。西宝公路横穿东西,向南支出尚九公路。古迹有临川寺,建于宋代。代码:610124106。
陕西省
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 。 2 历史沿革民国为甘河乡,1949年设甘河区甘河乡,1956年成立尚村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复为乡,1996年改镇。1996年62.9平方公里,5.1万人。含尚村居委会和王屯、宋滩、临川寺、新河、西岩村、张屯、新民、涧里、南寨、神灵寺、西坡、临桥、西岩坊、留村、圪塔头、张寨、西凤头、临川寺、梁家、新范、围墙、龚家庄、钟徐、大水屯、小水屯、西晋、尚村、马村28个村。 尚村镇 建于汉代的眉坞岭遗址上,西离
周至县城25公里,镇东500米与
户县近邻是乡政府驻地。1987年12月尚村乡汉代墓葬群出土有秦代的蟠螭镜、半两钱,西汉中期的连弧星云纹镜和前期的弩机、鸭蛋壶、弹丸、彩绘陶仓、绿铅釉顶壶等珍贵文物,对研究我国汉代科技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据考,明代在临川寺置青阳镇,因交通不便,遂迁于尚村,镇内建有城隍庙、火神庙、戏楼等雄伟建筑。清同治年间和民国5年(1916)连遭两次兵燹,街房及古建筑尽毁,街市颓废,萧条不振。50年代初镇上仅有600余人,房屋200余间。尚村地势优越,西宝路穿街而过,交通方便,县商业系统在尚村镇设有百货、五金、药材、煤炭等8个批发货站,分管县东农副产品收购、供应及工业品批发。文教、卫生、工交、财贸、邮电等事业有发展。建立了农械厂、棉绒厂、粮站、货站、供销社、税务所、工商所、邮电所、医院、中学等20余个单位。由于眉坞岭一带土质粘细,发展建材工业得天独厚,镇上兴建建材厂3个,轮窑5座,年产砖、瓦4千万块(页),远销周、户各地。198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596万元,税收总额28万元,人均纯收入293元。3 项目建设尚村镇项目建设情况 投资50万元建设计生文化综合服务楼,目前该工程已竣工。 新增苗木花卉100亩。 建沼气池300余个,实施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变村容村貌4 计划生育尚村镇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 2009年上半年全镇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3‰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以上;出生漏报率控制在3%以下;重点对象“三查”率达100%,一般对象“三查”率达98%;加强出生性别比例治理工作,二孩新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计生转移支付经费落实到位;农村独生子女、双女结扎户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兑现率达100%,养老保险投保率达99%以上。5 经济建设尚村镇2009年工作要点(摘要) 2009年我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和县委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狠抓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亮点。继续实施以养殖业为龙头,以一村一品为基础,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动力,扩大劳务输出,加大招商引资,推进城镇建设,促进全镇党的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确保11%,财政收入可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不断优化粮经结构、种养结构、农产品品种结构,积极发挥农民技术学校的作用,做好小麦良种、新型农业机械及科学种田技术的推广。提高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沙质壤土适宜蔬菜种植的优势,在沿渭一带做好宣传及种植技术推广,为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开好头。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发挥镇域范围内在外务工人员多、门路广和职校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提供信息,搞好中介培训服务,把劳务输出作为振兴镇域经济的大事来抓。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示范村的带动作用,扩大推进村规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提升“一村一品”的质量和品位,科学发展,增加经济收入。笤帚缚绑、竹器编织是我镇不少村的重点手工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我们要积极组织组建专业协会,走出尚村,招揽业务,变家庭生产日用品为工艺品,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养殖业。抓好南片以西晋、大水屯为中心的养鸡业,北片以涧里为基地的养猪业,沿渭以张寨为龙头的养牛业,通过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