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崮山镇属
威海市环翠区,49平方公里,1.8万人,拥有24个村,11个镇办企业。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崮山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抓住机遇,大胆开拓,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各种资源,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成为
威海市闻名的工业强镇和水产大镇。全镇工业,通过实施骨干膨胀、招商引资和品牌战略,形成了以星王集团、宝源纺织集团、七八一厂、康泰渔竿厂等镇办企业为导,三资企业、村办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为补充的合理工业布局。初步建立了以客车制造、纺纱、呢绒、木工机械、民用爆破、渔具、饮食加工、水产品加工、建筑设计、轮船修造等为龙头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农业,以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全镇农业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轨道.水产业,通过实施"海上崮山"战略,走现代化大渔业之路,现已形成了融养殖、捕捞、冷藏、水产品加工、工厂化养育、船舶修造等为一体的水产生产体系.2002年全镇实现社会总值31亿元,人均收入达4650元,外贸出口交货值达3.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38万元.崮山镇已成为
威海市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乡镇之一。崮山镇在
环翠区中东部。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濒黄海,西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温泉镇相接,东与泊于镇为邻。49平方公里,1.8万人。含中村、百尺所、所前庄、皂埠(皂埠、皂埠南庄)、邵家庄、岭后、九家疃、张家滩、卫家滩、刘家滩、北虎口、庙口、壁子、西村、东、河东、渠崖、爱于庄、沙龙王家、南虎口、岭西、鲍家山、陈家庄、柳家庄24个村,25个自然村。镇政府驻中村,离市区15公里。镇区含西村、中村、东村。境内多山,海岸线长18.5公里。成山头—大西庄公路横贯境内。 。 2 沿革崮山,旧名五础村又名曲家埠。后以在崮山之背阴,改称崮山后。成村于金元之际,为威海历史较长的村庄之一。1945年8月为崮山区。1956年为崮山乡,1958年并入温泉公社。1962年设立崮山公社。1982年49平方公里,19661人,25个自然村,25个生产大队(其中1个渔业大队),95个生产队(其中16个渔业生产队)。1984年3月撤社改镇。1997年48.6平方公里,2万人。含中村、百尺所、所前庄、皂埠、邵家庄、岭后、九家疃、张家滩、卫家滩、刘家滩、北虎口、庙口、壁子、西村、河东、渠崖、爱于庄、沙龙王家、南虎口、岭西、鲍家山、陈家庄、柳家庄24个村。2003年5月12日,经
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
环翠区划归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3 所辖村代码371002103(24村):~201南虎口村 ~202北虎口村 ~203壁子村 ~204庙口村 ~205西村 ~206中村 ~207讲东村 ~208岭西村 ~209河东村 ~210鲍家山村 ~211陈家庄村 ~212柳家庄村 ~213艾于庄村 ~214巨崖村 ~215沙龙王村 ~216刘家滩村 ~217张家滩村 ~218卫家滩村 ~219皂埠村 ~220百尺所村 ~221所前庄村 ~222岭后村 ~223邵家庄村 ~224九家疃村4 数据(第五次普查数据) 19326 男 9729 女 9597 家庭户户数 6626 家庭户(总) 17580 家庭户男 8775 家庭户女 8805 0-14岁(总) 311 0-14岁男 1589 0-14岁女 1522 15-64岁(总) 1424 15-64岁男 7270 15-64岁女 697 65岁及以上(总) 1974 65岁及以上男 870 65岁及以上女 11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