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显示
当前位置:卫星地图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寿阳县 > 朝阳镇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卫星地图


朝阳镇位居山西寿阳县腹地,为寿阳县委、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 。 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2001年由原城关乡、七里河乡、城关镇两乡一镇撤并而成,东临尹灵芝镇、丹凤城区,西接南燕竹镇,南与马首乡近邻,北和温家庄乡、宗艾镇相接。 国土136平方公里,耕地71355亩。含15个村、55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35029户,86712人。建有74个基层党支部(农村55个,社区6个,机关13 个)1541名党员。共有农村干部144人(村支书、主任22人,支书、主任一人兼村8个。支委干部79人,村委65人)社区干部36人。镇政府机关干部职工155人【老干部28人、在职66人、公益性岗位17人、临用人员14人(农村会计服务中心5人、拆迁办公室5人)、大学生村官30名(农村13名、社区17名)】。其中非农业12604户,31161人,拥有各类企业1460个,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集体企业28个;私营企业227个;个体企业1205个。为该县第一大镇。2 历史文化在寿阳县城东,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建筑,因“日出即照”,故名朝阳阁。朝阳阁初建于公园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以石为基,高约百尺的三层木结构主楼建于基上,角柱斗拱,构造奇特,规模壮百代之观,俗有“锦州狮子应州塔,不敌寿阳朝阳阁”之说。长期以来,朝阳阁作为寿阳县的象征,承载着许多美好的神话与传说,成为寿阳县历史精神、人文标志和精神家园的文化图腾。朝阳镇因朝阳阁而得名。这里是“帝师故里”、“寿星之乡”——寿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山灵水秀、人杰地灵,向来风调雨顺、百业兴盛是难得的载福之地。3 风土人情作为民俗四大类之一的“文艺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侧面,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寿阳的民俗文艺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社火习俗就是其中最为夺目的一朵奇葩。 社火,实际上就是寿阳人俗称的红火。古老的寿川大地,久传着一句民谚,那就是“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红火。”当然,民间的风俗,由于受到地域、历史、经济、交通的影响,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色。比如有的地方叫:“庄户人,要得乐,唱大戏,耍红火。”有的地方说:“唱大戏,耍红火,穷苦人盼的就是这。”也有的地方却是:“耍红火,弄红火,婆姨娃娃全家乐。”但是,综观其实质,原本是一个:红火,在劳动人民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集中表现是人们对幸福的真挚追求。所以,红火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乃至于在千百年来,日趋丰富,日趋充实,日趋完美。 寿阳的红火规模大、形式多、内容广,生活气氛浓烈,地方特色别具一格。大致说来可分为日间红火和夜间红火两大类,但是,这两大类红火并不能截然分割,很多的红火可以在日、夜之间交叉进行,重复进行。而同是一个形式,同是一个内容,仅仅由于时间的差异,却产生出迥异的奇特效果。把这些红火的名称罗列出来,主要的有锣鼓、秧歌、狮子龙灯、高跷旱船、背棍、铁棍、二鬼摔跤、刘三推车、大头娃娃、跑场秧歌……在这其中,高家坡巾帼锣鼓队、东河担灯队、九龙军乐队等因其精湛的演出技艺,深受群众喜爱,多次受到上级嘉奖,锣鼓,实际上是指流行于寿阳民间,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的那种“流水”,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相传,它始于公元 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意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4 名优特产油柿子 是寿阳县具有独特风味的名吃。相传,寿阳县是“老寿星”的诞生地,据说“老寿星”刚生下时,十分羸弱,到12岁才会说话、走步,家里人很疼他。 那时,寿阳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树。柿子成熟之际,吃上一口,如吮蜜吸糖一般清凉爽心“老寿星”从小嗜柿如命,直把柿子当饭吃。每年冬初“老寿星”爹妈就把柿子摘下,用绳子串起,挂在窑里,供“老寿星”吃,一直吃到来年柿子下树,日子久,"老寿星"因吃柿子身体意强壮起来,最后成了长寿不老的“寿星”。“老寿星”得道成仙,飞升天界,使极少回寿阳老家。而乡亲们想他盼他,逢年过节,便拿串质好的柿子供他。后来,寿阳渐渐成了"春晚无花秋早霜"的高寒地带,柿树也纷纷迁居盂县、平山。寿阳百姓没有柿子来供奉"老寿星",一"小寿星"就教大伙儿用红糖稀把面和起来,捏成柿状,用油炸熟,拿绳串起来,供献"老寿星"。从此,"油柿子"便成了祭扫的高档供品,寿阳人称"大供"。此后,油柿子便成了祭祀的供品,寿阳人称为“大供”,同时也成为当地名吃,也许是常食“油柿子”之故,寿阳的长寿者渐渐多了
西西图吧是认真的卫星地图综合查询平台,提供中国卫星地图,高清村庄 地图,腾讯卫星地图,谷歌卫星地图,百度卫星地图等西西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