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兴化市临城镇,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5万亩,水面1.8万亩,
江苏省
兴化市临城镇 。 常住5.28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十里村,紧邻兴化
新城区,离市政府南2公里,东与垛田、竹泓镇相接,西接市经济开发区,南至陈堡镇。含三赵、王梅、朱中、大王、刘陆、西浒垛、陈里、秦家、花沈、三王、古庄、曹垛、瓦庄、老阁、砖场、南娄子、袁舍、新银、姜家、十里、八里、郭家、陈口、陆横、任家、宣扬、临东27个村和城南居委会。2 详细介绍临城镇 1948年底,临城一带设临城区。1958年初,必存和原临城乡并为兴南乡,老阁乡、花顺乡、刘陆乡合并为刘陆乡。1958年10月原兴南乡和兴西乡合并为兴南公社,刘陆乡和沈伦乡合并为沈伦公社。1961年底,设临城公社、刘陆公社。1986年1月设临城乡、刘陆乡人民政府。2000年3月区划调整,原刘陆乡与临城乡合并为临城乡,同年撤乡建镇。以与兴化城紧邻而得名。镇政府驻地十里亭曾因皇帝、官员、商贾、文人墨客途径此地小憩而离古镇昭阳十里而得名。在里下河腹部,域内河沟纵横,水网密布。兴姜河、鲁汀河、蚌蜒河流经镇内。系
兴化市主要经济大镇,经济以工业为支柱。2006年全镇实现GDP5.56亿元,不锈钢铸钢、纺机配件、亚麻纺织等为重要支柱行业。农副产品丰富,家禽饲养量50万只,水产品总量4800多吨。镇内设有
江苏省兴化经济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和
兴化市农业示范园。科技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已建冶金铸造、科技创业、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四大区域。
兴化市农业示范园为生态农业种植区,5000亩,主要从事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品种有草莓、葡萄等。3 经济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94亿元,年递增24%,是十六届一次会议以来的3倍。工业销售18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7倍和8倍。预算内财政收入3400多万元,年递增48.8%,是2000年的6倍。着力打造科技工业园区,牢固树立“经济兴镇,工业强镇,优势富镇,环境建镇”的发展理念,强势推进招商引资,突出工业第一方略,注重园区载体建设,做好配套服务,跟踪服务,优质服务,进一步改善了园区的投资环境,为招引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连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区划调整以来新增民营企业250家,个体工商户1100户,净增注册资本2.5亿元。到目前为止,园区入园企业总数73家。全镇企业总数发展到330家,年产值达18.6亿元。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示范园区辐射作用不断增强,设施栽培、优化种植等高效现代农业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高。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资质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外延,建筑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040万元发展到5100万元。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各项改革改制继续深化。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全面取消农业税征收。完成了44家镇村集体企业改制改革。完成村合并和村干部精减工作。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监督机制,成立了会计代理,组建了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两个中心,实现了“零户统管、代理记帐”、“镇财市管”。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大合作”开始实施。卫生、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富民惠民取得重大进展。坚持“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切实让人民群众随着发展得到更多实惠。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有效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渠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累计转移人数8900 人次。200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570元,比2000年增加3195元,年递增15%。各项存款余额2.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9亿元。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累计新建圩口闸42 座,排涝站8座,其中当年新建圩口闸10 座,排涝站5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经受了2003年、2006年、2007年等洪涝灾害的考验。民政、保障事业加快发展,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增企业职工工伤保险585人,养老保险365人。新建了全市一流的镇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8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提高,2007年参保率达97%。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助弱势群体效果显著。全镇在保339户871人,今年以来,救助低保对象336人、贫困学生210人、特困家庭500多户,享受计划生育养老金238人。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临城镇残疾人协会。稳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抗击非典、禽流感等取得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