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显示
当前位置:卫星地图 > 江苏省 > 泰州市 > 兴化市 > 大营镇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营镇卫星地图


镇情北宋时期,大营乃杨家将屯兵扎营地,营盘甚大,故名 "大营"。处江苏兴化市东北部,南濒海沟河,东接大丰市白驹镇,北接大丰市刘庄镇,332省道横贯东西,直通204国道和盐通、宁靖盐高速,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村公路三纵三横循环互通。境内河港纵横,水乡特色鲜明。全镇土地56平方公里。含11个村,一个社区居委会,85个村民小组,2.78万人。2 历史沿革兴化市辖乡。1956年建大营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在市境东北部,离市府60公里,离盐城机场50公里。81平方公里,3万人。3 行政区划辖大营、张金、王营、陈高、金翟、金高、潘家、北园、南园、北陈、朱王、陆杨、张官、邓家、东营、殷唐、孙庄、崔庄、三张、董庄、殷顾、智陈、南陈、北东、陈王、葛姚、沈庄、卞杨、联合、南束、戴王、施童、水产33个村委会。4 经济发展兴(化)白(驹)公路过境。龙沟河、洋子港河在境内成十字相交。农业以种植三麦、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养猪、羊、兔、鸡、鸭、鹅及蚕。水产品主要有鱼蟹、鳖等。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是2001年的1.6倍,年递增8%。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7180万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365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16%、10.5%是2001年的1倍、2.4倍、3.1倍,年递增4%、14%、12%;实现财政收入25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8万元,剔除农业税减免因素,年递增12%。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科学指挥,统筹调度,战胜三次洪涝灾害,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优质稻米、脱水蔬菜、畜禽养殖加工等优势品种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凸现。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面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07年预计完成工业产值27310万元,销售收入24670万元,利税总额1400万元,利润890万元,技改投入2830万元,分别年递增16%、15%、13%、11%和14%;工业用电量达780万度,比2001年增长50%;预计工商税收达250万元,比2001年增长118%。工业技改累计投入5800万元,铸钢、塑机、色纺、玩具等特色规模企业进一步发挥支撑作用。建筑业巩固发展。多头多路拓市场,提高资质上水平,2007年建筑业产值预计达8000万元,比2001年增长17%。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跨县邻边和人气旺盛的商贸优势进一步体现,物流配送、超市、客运服务等成为新的增长点,服务业产值预计达10500万元,比2001年增长127%。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确立“立足本镇现状,谋求产业特色,拓展招商领域,实行错位竞争”的招商思路,从大营主导产业和比较优势出发,主动融入发展潮流,接收经济辐射,积极对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带动整体水平提高;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认真研究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制定考核奖惩办法,有效的激发全镇招商引资热情;进一步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以商引商,滚动招商的良好局面。六年累计成功引进项目18个,引资总额9200万元。全力组织劳务输出。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程度,把劳务输出当作产业来抓,当作项目来做,当作实事来办,着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打工经济”。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劳动力培训转移基地,大力加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地提高劳务收入和质量。努力衔接市、镇、村三级劳动保障和劳务输出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转移供求信息,提高劳务输出的实效性。至目前,全镇已累计成功转移劳动力9860人,占全镇总劳动力的67%。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引导全镇上下牢固确立全民创业、全面创业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鼓励千家万户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组织引导千家万户行动起来,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搞创业。协调全镇所有单位和部门,凡是能放宽的政策一律放宽,能降底的门槛一律降低,一切为创业服务,一切为创业让路。六年全镇新增私营企业35家,个体工商户350户,新增私营个体注册资本2500万元。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卫生院“两权分离”改革得到深化,教育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得突破,农村“三大合作”全面启动。 六年累计开发建成商住楼18900平方米,顺利完成了镇政府的迁址和中心福利院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镇区供电、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增强集聚效应,提升大营形象;注重依托集镇集散功能,广泛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向集镇集中,积极扶持培育各类市场和连锁超市,把集镇打造成聚集民资的磁场,全民创业的平台;同时,积极探索规范管理的新路子,努力打造镇区特色,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农村“5+1”和新“5+1”实事。六年实施完成全程50余公里,总投入1000万元的通村公路硬质化工程;建成串场河大桥、南寺大桥和董庄大桥,实现了全镇公路“三纵三横”循环相连、四通八达的目标;进一步加快道路连接、桥梁配套工程,建成“村通村、村延伸”硬质化公路8.5公里。积极推进农田节水灌溉、生产河拓浚、农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西西图吧是认真的卫星地图综合查询平台,提供中国卫星地图,高清村庄 地图,腾讯卫星地图,谷歌卫星地图,百度卫星地图等西西图吧